[百度百家]站在风口上的文化创客

2015-11-11| 5212关注人数
百度百家|

文字大小 打印

雷军有句名言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,“无论是什么时代,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。”文化创客们似乎正站对了这样一个风口。


Vera,王威,是一个80后,插画爱好者,在知名文艺咖啡馆猫的天空之城工作,业余时间她为自己的同事兼好朋友“大金”画了一系列插画。起初,这些画只是出于自己对动漫的爱好,画的是朋友“大金”的一些日常琐事,后来“大金”这个形象越来越丰满,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力。这让王威萌生了把“大金”变成自己创业项目的想法。现在她有了一个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。她报名参加了蓝海创意云平台的“百万创意征集大赛”。该平台计划每年投入3000万元,用于培育像王威这样的文化创客。如果在大赛中获胜,王威不仅能获得创业的启动资金,而且还有机会得到一整套的孵化支持,其中包括了进驻平台旗下线下众创空间这一相当诱人的条件。而据笔者了解,更多像“百万创意征集大赛”这样专门为文化创客打造的活动还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一时间像王威这样的文化创客成了被争夺的香饽饽。


那么,什么是文化创客?文化创客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机会?作为一个文化创客,又该如何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?


文化创客:从隐于市到闻达于世


谈文化创客,还要从创客谈起。


创客这个词源自英文单词Maker,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,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。今年3月5日,李 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首次提到了“创客”一词,指出要让“众多创客脱颖而出”。从此,“创客”进入大众视野,并迅速“火”了起来。与“创客”一起惊艳大众眼球的还有以北京创客空间、深圳柴火、上海新车间为代表的民间创客团体。它们以对创新力量的聚合与培育作用,被政府寄予无限期望,同时也不断刺激着大众的想象力。


文化创客这个词派生于创客。国内最早对文化创客作界定的是深圳市龙岗区文产办副主任彭罡,他认为文化创客特指在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层中从业,具有好幻想、爱折腾、有激情等性格特质,善于通过灵活运用时下流行的思维方式、技术手段和本身所拥有的专业技能,把属于自己独创的创意设想变现为文创成果的个人或团队。他还把文化创客分为内容生产者、创意实现者、产品营销者和跨界融合者四个大类,在四个大类中又细分出十二个子类。除了大众认知中的作家、音乐家、书画艺术家、影视编剧、导演、音乐制作人、各种设计师、各种媒体记者等人群,还囊括了文化产品的销售人才、新兴的电竞解说员等。


从上述定义和分类中,我们不难发现,文化创客外延所囊括的群体大部分早已存在。文化创客这个提法,更像是一束聚光灯打到这群人的身上,让他们从幕后走到了台前。同时,文化创客又像一块磁石,吸引着政策、资金、渠道等各种资源。今年第十一届文博会,深圳推出全国首家文化创客园,为文化创客提供扎根创业的空间。今年10月28日,阿里巴巴则宣布3年内斥资10亿元,培育新一代青年电影人。另外,随着蓝海创意云这样的互联网平台的迅速普及,也给更多年轻的文化创客们提供了发挥和展示的机会。可以说,文化创客们终于迎来了创业的春天。


抓住机遇:矢志创新,不忘初心


创业一定要有四个要素。第一是资源,最大的资源是钱,第二有技术,第三,是结合资源、技术和由市场回馈来的创意而产生产品,第四就是目标市场。越来越好的创业氛围,让文化创客对资源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,也让文化创客与目标市场的距离变得接近。然而文化创客想要创业成功,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。


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指出,要加速文化创客的成长,最关键的是培育创客文化的土壤,建立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创新创业孵化机制,引导创客积极调动多元化的创意孵化力量,营造一种不唯上、不唯钱、只唯实的创业氛围。资源的投入,机制的建立,都指向一个目标——激发创新创业活力。


作为国内顶级创客,深圳创客圈的关键人物之一,潘昊的一段话也直指创客的本质。他说“总想着做出一件东西就拿到风投,上市大卖,反而做不好。创客是一种生存方式,是一种创造并且制造的精神,只有先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创客,才有可能诞生出成功的创业者。”作为个体的文化创客,也必须明白,创客不等于创业,先做好一个创客应该做的,才有机会在创业的道路上获得成功。这个包括坚持创客精神,享受创造的过程,以创造有生命力的原创内容为目标。也就是说,要坚持创新,才能达成创新,从而影响受众,影响产业。唯此,才能不辜负时代,也不辜负自己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axiangit.baijia.baidu.com/article/223041